背背背(倪海厦)18
-----------------1--------------
一、引经药:
@手太阴肺经:桔梗、升麻、葱白、辛夷
@手阳明大肠经:白芷、石膏。
@足阳明胃经:白芷、石膏、葛根。
@足太阴脾经:升麻、苍术

@手少阴心经:细辛,黄连
@手太阳小肠经:木通、竹叶。
@足太阳膀胱经:羌活
@足少阴肾经:肉桂、细辛

@手厥阴心包经:柴胡,丹皮
@手少阳三焦经:柴胡、连翘。
@足少阳胆经:柴胡,青皮
@足厥阴肝经:柴胡,青皮、川芎、吴茱萸
*桔梗:苦、辛、平;肺;祛痰止咳,宣肺利咽,排脓消痈
*升麻:辛、甘、微寒;肺、脾、胃、肠;辛谅解表,宜毒透疹,升阳举陷,清热解毒;外感风热,阳明头痛,麻疹初起,疹出不畅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胃热口疮,牙痛咽痛
*葱白:辛、温;肺、胃、肝经;轻辣宣散;具有发表散寒,通阳宣窍,解毒杀虫的功效;主治风寒感冒,头痛发热,身痛麻痹,阴寒腹痛,二便不通,喉痹,痢疾,脚气,乳痈,疮疖肿痛,虫积腹痛,跌打损伤,鱼肉中毒,虫蛇咬伤。
葱白发散风寒,有发汗解表的作用,但发汗作用较弱,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,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,以助发汗。临床上常和豆豉、生姜配伍同用。葱白辛温,能通阳气而散阴寒,配合干姜、附子等同用,适用于阴寒里盛、阳气不振的下利、脉微等症。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,以及寒凝腹痛等症,均可炒熟外熨脐腹。
葱白生姜水功效分析:
1.祛风驱寒:可用于因外感风寒所致感冒、鼻塞不通气、流鼻涕、咳嗽、头痛等症状。
2.养颜美容:饮用葱白生姜水,有利于调节内分泌,可用于消除因内分泌紊乱所致色斑等,从而使皮肤白嫩光滑,达到养颜美容作用。
3.减脂瘦身:饮用葱白生姜水,有利于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,促进机体消化,从而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。
*辛夷:辛、温;肺、胃;散寒解表,宜通鼻窍;外感风寒,头痛鼻塞,鼻渊头痛,浊涕腥臭
-------------------2----------------
二、十八反:“本草名言十八反,半蒌贝蔹及攻乌,藻戟遂芫俱战草,诸参辛芍叛藜芦。”(金.张子和<儒门事亲>)
**十九畏歌:“硫磺原是火中精,朴硝一见便相争;水银莫与砒霜见,狼毒最怕密陀僧;巴豆性烈最为上,偏与牵牛不顺情;丁香莫与郁金见,牙硝难合荆三棱;川乌草乌不顺犀,人参最怕五灵脂;官桂善能调冷气,若逢石脂便相欺。大凡修合看顺逆,炮爁炙煿莫相依。”
爁(lan,焚烧,火蔓延;烤炙chi)
炽(zhi,chi)
煿(bo煎炒或烤干食物,也做“爆”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----------------
三、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
四气:温、热、寒、凉
1.辛:“能散、能行、能活”,具有发散、行气,活血作用,如解表药、理气药、活血药,大多具有辛味,故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表证、气滞及血瘀等病证。如:生姜、薄荷能发散表邪;陈皮、砂仁都能行气止痛;当归、川芎都能活血化瘀。
2.甘:”能补、能和、能缓”,即具有补益、调和、缓急的作用,补益药、调和药、止痛药,多具有甘味,故药多用于虚证、脏腑不合及痉挛疼痛等病证。如,人参、黄芪能补气;熟地、麦冬能养阴;甘草、饴糖大枣能甘缓和中。
3.酸:“能收、能涩”,即具有收敛、固涩的作用。如,故表止汗,敛肺止咳,涩肠止泻,涩精缩尿,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,故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,肺虚久咳,久泻滑脱,遗精遗尿,崩漏带下等病证。如,诃子he、乌梅,能治久痢脱肛;五味子、金樱子,能止虚汗、治遗精等。
4.苦:“能泄、能燥”,即具有通泄、燥湿等作用。如清热燥湿药,大多具有苦味,故能泄热燥湿,常用于湿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。如,黄连、黄柏,能燥湿而泻火,大黄泻实热尔通大便;苍术燥湿健脾等。
5.咸:“能下、能软”,即具有泻下通便软件,散结等作用,如泻下药、软坚药大多具有咸味,故咸味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、瘰疬瘿瘤、癥瘕痞块等病证。如,牡蛎软坚散结,能治痰核瘰疬luoli,芒硝通便润燥泻下。
(6)淡:”能渗、能透”,既能渗湿利小便,常用于水肿,小便不利等病证。如,茯苓、通草、滑石。
(7)涩:酸味药作用相似,大多具有收敛固涩作用,常用于虚汗,酒泄,遗精出血等病症。
辛、甘、淡属于阳,酸、苦、咸属于阴。
--------------4-----------------
四、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,头项寻列缺,面口合谷收,胁肋支沟取,胸痛内关谋,公孙内关胃心胸。
--------------5--------------
五、
(一)五脏:心肝脾肺肾
**心藏神:指思维意识;
**肝藏魂:指知觉,如听觉、视觉等;**肺藏魄:指运动,及所谓”魄力”;
**脾藏意:属思维范畴,如”心有所忆谓之意”;
**肾藏志:属思维范畴,如”意有所存谓之志”
1.心:心主神,主血脉,其华在面,开
窍于舌(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)
2.肝:主疏泄,主藏血,主筋,其华
在甲,开窍于目
3.脾:主运化,主统血,主肉,主四
肢,开窍于口
4.肺:司呼吸,主气,调通水道,外合
皮毛,其华在皮肤,开窍于鼻
5.肾:藏精,生髓,通脑,主骨,主水
液,主生殖发育,其华在发,开
窍于耳,开窍于二阴
6.心包络:为心之外卫
(二)六腑:
1.胃:主纳水谷
2.小肠:受盛水谷,输出化物,辨别清
浊(小肠主液)
3.大肠:传送糟粕
4.膀胱:通利水津(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)
5.三焦(又名孤腑):统领原气,调通水道,输送水液养料,排泄废料(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)
(@上焦如雾:上焦主宣发卫气,有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,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,如雾露之盖,故称”上焦如雾”)
(@中焦如沤: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,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的作用,如酿酒一样,故称“中焦如沤”)
(@下焦的主要功能是辨别清浊,排泄糟粕和尿液有如水着不断向下疏通,向外排泄一样,故称“下焦如渎”)
6.胆:贮存和排泄胆汁(胆者,中精之府);主决断(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)
(三)奇恒之腑:
1.胆:同上
2.脑:藏髓
3.髓:濡关节,养脑,充养骨髓
4.骨:身之干,髓之府
5.脉:血之府,行气血
6.女子胞:主月经及生育
------------------6------------//
六、六淫:风寒热暑湿燥
(一)风
1.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易袭阳位
*开泄:是指风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,气液外泄,出现汗出、恶风等证。
*易袭阳位:指风邪常易侵犯人体上部(头面)、阳经和肌表、肺等阳位,常出现恶风寒,发热头痛,鼻塞,咽痒,身背项痛等症状。
2.风性善行而数变
3.风为百病之长,
4.风性主动。
(二)寒
1.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
2.寒性凝滞,各种疼痛之主因
3.寒主收隐
4.寒性清澈。
(三)暑
1.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
2.暑性升散,扰神耗气伤津,
3.暑多夹湿。
(四)湿
1.湿为阴邪,易阻气机,损伤阳气
2.湿性重浊
3.湿性粘滞。
4.湿性趋下。
(五)燥
1.燥性干涩,易伤津液,
2.燥易伤肺。
(六)热
1.热为阳邪,其性炎上,
2.热易扰心神
3.热易耗气伤津
4.热易生风动血,
5.热易致肿疡(yang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7-------------
七、五脏之间均有气、血、阴、阳之分。不过根据各种生理功能的不同特点,在气、血、阴、阳之中,又各有偏重。如:
@肺以气、阴为主,其性喜温恶寒、喜润恶燥;
@心以阳、血为主,其性喜热、喜软;
@脾以气、阳为主,其性主升,喜燥恶湿;
@肝以阴、血为主,体阴用阳,其性喜柔恶刚;
@肾以阴、阳为主,其性主封藏。
-------------------8 ---------------
8.输穴的主治规律:
十四经穴的主治作用,归结起来总体是:本经腧穴主治本经病,表里经腧穴能配合治疗表里两经病,临近的经穴,其治疗作用多相近似;四肢部穴位,应分经掌握主治;头面躯干部穴位,应分部掌握主治。
-------------------9--------------
9.特定穴的意义:临床上较多使用特定血,以提高针灸治疗效果。
(1)五腧穴:井穴一般主治神志病和心中烦闷;荥穴主治热病;输穴主治体重节痛;经穴主治咳喘、咽喉病证;合穴主治肠胃等六腑病证。
(2)原穴: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。在六阳经,原穴单独存在,排列在输穴之后,六阴经则以输为原。原穴对于诊断治疗经络、脏腑的病症具有重要作用。
最初的原穴多为脉动处,也是诊脉处,可见通过原穴可以诊查脉气,同事也是针灸施治处。
近代对经络的研究,也常以原穴作为本经的代表穴。
(3)络穴:络穴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疏穴叫做络穴。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,可治疗表里两经及其分布部位的病症。
(4)郄穴:“郄”有空隙之意。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郄穴,加上阴阳跷脉,阴阳维脉,在下肢也各有一个郄穴,共十六郄穴。多分布于四肢肘、膝关节以下,郄穴主治本经循行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痛。
(5)背俞穴: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。当某一脏腑有病时,往往在其相应的背俞穴上出现压痛等异常反应,治疗内脏病常用其背俞穴。
(6)募穴:脏腑之气输布、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。“募”有“幕”和“膜”的意思。多与相应脏腑相近,可用于内脏病的诊查与治疗。
(7)八会穴:脏、腑、气、血、筋、脉、骨、髓的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。
*脏会章门(肝经),
*腑会中脘(任脉)
*气会膻中(任脉)
*血会膈俞(膀胱)
*筋会阳陵泉(胆经)
*骨会大杼(膀胱)
*脉会太渊(肺经)
*髓会绝骨(悬钟)(zhu古代指织布机上的梭子)(胆经)
(8)下合穴:多用于治疗六腑的病。
(9)八脉交会穴: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气交汇的8个腧穴。治疗奇经八脉病证。
(10)交会穴:指两经以上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。多分布于头面、躯干部,可治疗与交会经有关的病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10----------------
10.井荣输经合,五腧穴的穴性
井穴主治心下满,治疗神智昏迷;
荥穴主治热病;
输穴主治体重节痛;
经穴主治寒热咳喘
合穴主治腑病证,如逆气、泻;
*春刺井,夏刺荥,季夏刺俞,秋刺经,冬刺合
**病在藏者取之井;病变于色者取之荥;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;病变于音者取之经;经满而血者,病在胃,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,取之于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11----------------
11.热证:嘴巴干燥,喜欢喝冰水,舌苔是黄的,脸赤红,脉象宏大,大便便秘,大便脓臭,便秘排不出来,小便比较黄。
寒证:吃什么,往外排什么,吃马铃薯,往外排马铃薯,食物没消化,脸色苍白,舌苔白色,病人不口渴,倦怠声音没力量。
-----------------12--------------
12.十二经的五腧穴,按井、荣、输、经、合的规律分别排列如下:
*手太阴肺经:少商、鱼际、太渊、经渠、尺泽。
**手厥阴心经:中冲、劳宫、大陵、简便、曲泽。
**手少阴心经:少冲、少府、神门、灵道、少海。
@足太阴脾经:隐白、大都、太白、商丘、阴陵泉。
@@足厥阴肝经:大敦、行间、太冲、中封、曲泉。
@@@足少阴肾经:涌泉、然谷、太溪、复溜、阴谷。
*手阳明大肠经:商阳、二间、三间、阳溪、曲池。
**手少阳三焦经:关冲、液门、中诸、支沟、天井。
***手太阳小肠经:少泽、前谷、后溪、阳谷、小海。
@足阳明胃经:厉兑、内庭、陷谷、后溪、足三里。
@@足少阳胆经:足窍阴、侠溪、足临泣、阳辅、阳陵泉。
@@@足太阳膀胱经:至阴、通谷、束骨、昆仑、委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13-----------
13.春气在经脉,夏气在孙络,长夏气在肌肉,秋气在皮肤,冬气在骨髓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14-----------
14.肺为中府,心为巨阙,肝为期门,脾为章门,肾为京门,心包为膻中,胃为中脘,胆为日月,大肠为天枢,膀胱为中极,小肠为关元,三焦为石门穴
-------------------15---------------
15.灵龟八法穴位分组:
临泣穴与外关穴;
后溪穴与申脉穴;
公孙穴与内关穴;
列缺穴与内关穴
-------------------16-----------------

16.子母穴治疗法
一、 依古法实则泻其子,虚则补其母的原则,取穴治疗。
二、 如遇井穴,则泻井当泻荥,补井当补合。
三、 心包经及三焦经属相火。子母穴须按下述法则灵活运用。
1、三焦经:九月二十日至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属火,子实为天井,母穴为中渚。
三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一日属水,子穴为中渚,母穴关冲。
2、心包经:九月二十二日至次年三月二十是属火,子穴大陵,母穴中冲。
三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一日属水,子穴中冲,母穴间使。
3、肺经:子穴尺泽,母穴太渊。
4、大肠经:子穴二间,母穴曲池。
5、胃经:子穴厉竞,母穴解溪。
6、脾经:子穴商丘,母穴大都。
7、心经:子穴神门,母穴少冲。
8、 小肠经:子穴小海,母穴后溪。
9、膀胱经:子穴束骨,母穴至阴。
10、肾经:子穴涌泉,母穴复溜。
11、胆经:子穴阳辅,母穴侠溪。
12、肝经:子穴行间,母穴曲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17-----------------
17.子母经治疗法
一、子母经的定义:子母经按五行分:木火土金水,之相生顺序使用。
阳经子母经区分法:
1、胆经属木,木能生火,小肠经属火,故胆经为母经,小肠经为子经。
2、小肠经属火,胃经属土,火能生土,故小肠经为母经,胃经为子经。
3、胃经属土,大肠经属金,土能生金,故大肠经为子经,胃经为母经。
4、大肠经属金,膀胱经属水,金能生水,故大肠金为母经,膀胱经为子经。
5、膀胱经属水,胆经属木,水能生木,故膀胱经为母经,胆经为子经。
二、阴经子母经区分法:
1、肝经属木,心经属火,故肝经属母经,心经为子经。
2、心经属火,脾经属土,火能生土,故心经为母经,脾经为子经。
3、脾经属土,肺经属金,土能生金,故脾经为母经,肺经为子经。
4、肺经属金,肾经属水,金能生水,故肺经为母经,肾经为子经。
三、祖孙穴治疗法: 祖孙穴就是母经的母穴,孙穴就是子经的子穴,三焦经与心包经应按季节分子母穴。
四、 子母经治疗法可分两种:
1、用子母经的本穴,所谓本穴即穴的五行属性,与本经的五行属性相同的穴。例如:肺经属辛金。经渠穴就是肺经的本穴。
2、大肠属庚金,其商阳穴也庚金,商阳穴就是大肠金经的本穴。但商阳穴为井穴,在补泻上,泻井当泻荥,补井当补合,应该用二间和曲池。
3、脾经属已土,其及白穴也属已土,太白穴就是脾经的本穴。
4、胃经属戊土,足三里就是胃经的本穴。
5、肾经属癸水,其阴谷也属癸水,其阴谷穴就是肾经的本穴。
6、膀胱经属壬水,其通谷穴也秘史壬水,通谷就是膀胱经的本穴。
7、肝经属乙木,其大敦穴也属乙木,大敦穴就是肝经的本穴。但大敦为井穴,泻井当泻荥,补井当补合,应使用行间和曲泉。
8、胆经属甲木,其临泣穴也属甲木,临泣穴就是胆经的本穴。
9、心包及三焦经,因半年期间属火,半年期属水,故基本穴及子母穴应按月令而变更。
10、 九月二十二日至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属火,本穴为劳宫穴及支沟穴。 三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一日属水,本穴为曲泽及液门。
五、用祖孙穴:母经的母穴为祖穴,子经的子穴为孙穴。使用祖孙穴治疗时,经脉千万不可错误,否则祖孙穴便无治疗效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18------------
十二经纳天干歌:

甲胆乙肝丙小肠,丁心戊胃己脾乡,庚属大肠辛属肺,壬属膀胱癸肾脏,三焦亦向壬中寄,包络同归入癸方。

◎十二经纳地支歌:

肺寅大卯胃辰宫,脾巳心午小未中,申胱酉肾心包戌,亥焦子胆丑肝通。

◎脚不过膝手不过肘歌:

阳日阳时气在前,血在后兮脉在边,阴日阴时血在前,气在后兮脉归原,阳日阳时针左转,先取阳经腑病看,阴日阴时针右转,行属阴经脏腑痊。

[ 上次修改时间:2020年9月17日(星期四) 上午10:26 ]